北京市的水价全面改革大幕即将开启或可促进海水淡化
2014-04-12 16:59:08
admin
296
据新京报网2014年3月19日讯 理顺水资源的定价机制,是优化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更是“节流”的前提条件。应明确基本的原则:多用水、多负担,促进居民合理和节约用水。
据报道,北京市居民阶梯水价方案正在研究,近期将召开听证会。除了居民用水,非居民用水和特殊行业用水也在此次调价范围内。这预示着,北京市的水价全面改革大幕即将开启,水价整体上调的趋势看来难以逆转。
尽管水价整体上调,一定程度上会带来通胀压力的提升,但这件事情早做比晚做要好。应该说,理顺水资源的定价机制,是优化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更是“节流”的前提条件。
坦率地说,目前中国的水价整体上确实偏低,价格水平与水资源的供不应求状况,十分不匹配。数据显示,中国整体人均水资源仅为全球水平的25%。而根据水利部发布的统计数据,我国年平均缺水量接近540亿立方米,66%以上的城市受到水资源短缺的困扰。而且,水资源缺口仍在不断扩大。
以北京为例,人均水资源量已经降至100立方米左右,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20,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80,远低于国际人均1000立方米的缺水下限。但是,价格杠杆一直未能得到有效发挥。长时间的低水价,自然起不到价格杠杆调整水资源配置的作用。
过去,我国长期对水电油气等基础资源产品实施计划性的低价格,要素价格市场的“闯关”一直未推进。过去30多年,物价改革做了两件大事:完成了一般商品市场的价格改革,自20多年前“价格闯关”,到2002年这一改革基本完成。而这之后,我们则一直在试图推进以水资源价格为代表的要素价格改革,但时至今日尚未获得实质性进展。
这些年,油价、电价等要素价格机制正在逐步理顺,相比较而言,水价改革步伐要缓慢不少。随着中国经济高速成长,水资源日益紧缺,水生态也是不断恶化,“廉价水”的现实只会进一步加剧供求的失衡,青山绿水的回归更加难以奢望。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提出,“加快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改革,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生态环境损害成本和修复效益”,显然,“廉价水”与此要求相去甚远。
其实,决策层也意识到了水价这一要素价格改革“闯关”的必要性。今年初,发改委、住建部印发了《关于加快建立完善城镇居民用水阶梯价格制度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2015年底前,设市城市原则上要全面实行居民阶梯水价制度,具备实施条件的建制镇也要积极推进。
当然,也要警惕“阶梯水价”纯粹沦为“阶梯涨价”,而应明确基本的原则:多用水、多负担,促进居民合理和节约用水,尤其是要促使洗车、洗浴等特殊行业的用水“节流”。
水价改革“闯关”除了“节流”作用,还有利于“开源”。在“开源”方面,海水淡化无疑是*为简捷的方法。据了解,经过50多年的研究,我国已经掌握了海水淡化的核心技术。但由于海水淡化成本相对较高而自来水价格相对较低,海水淡化长期未能形成产业化规模。如果水价能够理顺,无疑能促进海水淡化产业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