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填埋场里的“夫妻岗”:渗沥液泄漏了可是大事!

2015-01-13 23:08:14 admin 195
来源:《皖西日报》记者 陈波 郑新钰 / 时间:2015-1-13 9:17:23
  据皖西日报网2015年1月12日讯 晚上9点,和往常一样,汪本刚辅导完8岁女儿的作业,亲了亲已经睡熟的刚两岁的小儿子,告别老母亲,裹紧衣服,骑着那辆跟了他多年的摩托车,带着妻子张玉梦,顶着冬日的寒风,冒着濛濛细雨,往10多公里外的工作地——霍山县生活垃圾填埋场赶去。要到明天吃晚饭时,他们才能再见到自己的那一对宝贝儿女。
  垃圾场里有5位职工,从建成到现在,前前后后来过不少人,但大都想办法调走了。作为站长,为了能留住这几个年轻人,汪本刚让别人下班都回家去,而自己则坚持每天都赶去值夜班。“这么大个垃圾场,没有人值班哪行?要是垃圾自燃或是渗沥液泄漏了可是大事!”刚过而立的汪本刚,许是饱经风霜,脸上有着与年龄不大相称的沧桑。
  几年下来,汪本刚早已习惯了这种“候鸟”式的每日往返。“就是觉得对不住老婆。别人这时候不是在家陪孩子看电视,就是出去逛街、跳广场舞了,只有她跟着我,整天混在垃圾堆里,连身干净衣服也不能穿,还要每天陪着我风里来、雨里去。”
  “垃圾场离家这么远,周围又荒无人烟的,他一个人骑车来来去去的,我在家也不放心,还不如跟着他一起上下班。”文静秀气的张玉梦说话也是轻言细语。在张玉梦来之前,垃圾填埋场里请过两名化验员,但是都受不了这里的脏臭,没干完一个星期,就主动请辞了。“家里有两个小孩,只能请我妈在这里帮忙照看,我们每天6点下班回家,看看小孩,家里忙完了,晚上9点多再回垃圾场里住。母亲岁数大了,腿脚不方便,女儿上学只能自己照顾自己,上学、放学一个人回家。”提到孩子,张玉梦还是说不出的辛酸。
  汪本刚长年无节假日地坚守在垃圾场上,妻子嗔怪地说他堪比“大禹”,老母亲则心疼地说他是个“大傻”。他工作的垃圾填埋场位于县经济开发区牌坊冲组,依山势起伏,建在一个山凹之间。每天清晨,汪本刚从值班室里起床,不管多糟糕的天气,第一件事要绕着填埋场走上一圈,刚开始,同事们还以为他是在晨练,后来才明白,他这是在天天检查填埋坑有无异常。
  与生活垃圾填埋场一堤之隔的便是渗沥液处理站,反硝化罐、碳化罐、硝化罐3个蓝色的巨大罐体并排而立,旁边两排房子是膜处理车间和监测站。张玉梦用一根长长的塑料绳系着矿泉水瓶,从排水池取出水样,带到水质检验室实时监控是否达标排放。通过自学专业知识,张玉梦已经成长为一名技术过硬的水质化验员,负责每日的水体监测工作。 

 

膜分离设备


  “这个渗沥液处理站是整个垃圾填埋场的核心工程,占地约9亩,设计日处理100吨污水,总投资930万元。采用混凝沉淀-生化处理-物理处理工艺,确保出水符合国家标准达标排放。我们还设置了在线检测设备,由环保系统实时在线检测,确保出水达标。”小张对自己的业务已经熟稔于心。
  “除了我们每日自测,县环保局也每周一次来人监测。除了水质,他们还要对周围土壤和大气质量进行监测。我们这儿的水会间接排放到淠河,*终进入淮河水系,如果我们这儿水质发生污染,将直接影响到下游几百万人的饮水安全啊!”换上白色的工作服,张玉梦紧盯着监测站里的一个个仪表,半点也不敢马虎。
  据了解,霍山县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服务人口25万人,除城区外,但家庙、与儿街、佛子岭镇等周边乡镇生活垃圾,都将逐步纳入新场统一处理,建立“村收集、乡中转、县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使该县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走在了全省前列,为建设美好乡村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2012年、2013年,该场被省建设厅、市城管局两次评定为Ⅰ级垃圾卫生填埋场。为了加快推进大别山流域水污染防治,保护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省财政厅、省环境保护厅已经印发了《安徽省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补偿办法》,从2014年起,省级设立生态补偿资金两亿元,以淠河总干渠罗管闸为跨市界考核断面,以断面监测水质情况确定流域上下游补偿责任主体。这个生态补偿机制的原则是谁受益、谁补偿,谁破坏、谁承担。“咱霍山正在打造中西部第一生态示范县,可不能因为我们的疏漏,而坏了全市生态环保的一局好棋啊。”汪本刚憨笑着说。
首页
产品
案例
电话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