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铜文所在中科大先研院充分激活科技创新动力和活力

2014-04-12 17:03:39 admin 317
来源:新华网记者 王正忠 / 时间:2013-10-21 7:14:51
  据新华网合肥2013年10月19日讯 成立于2012年10月的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在建立之初就“不走寻常路”——“无编制、无预算、无级别”的“三无单位”,充分激活了科技创新的动力和活力。
  “科研院所过去是事业编制、财政拨款,科研人员容易缺乏创新动力。”主抓先研院发展的中科大副校长陈晓剑说,先研院打破体制温床,无编制无预算,创新人员和成果只有被市场认可,产生价值,才能生存,大大提升了创新效率。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科大化学系教授徐铜文近年来致力于膜技术与膜材料的研发应用,并在先研院与企业合作建立了研发中心。他告诉记者,过去,科研成果大多体现在论文上。通过先研院与企业成立研发平台后,论文成果不仅得到了实际应用,反过来也促进了新的科研成果产生。“现在技术转化没少做,论文也没少写。”
  科大先研院技术研发与转化部的贺成芬感慨道,过去科大传统观念认为搞科研成果转化是“不务正业”。先研院成立以来,越来越多的教师跃跃欲试,有意把自己的科研成果推广应用。
  科大先研院由安徽省、中科院、合肥市、中科大四方按照“省院合作、市校共建”的原则共同推动建立。尽管来自政产学研不同领域,管理运作模式不同,但这四家单位却在先研院这个创新体建设上“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安徽省将其纳入该省“十二五”重大专项,省市先后投入10多亿元,在项目申报、科研经费、人才引进、产业引导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中科院开放下属的百余家科研单位创新资源,提供科研项目对接机会;中科大调动海内外校友资源,吸收先进科技项目落户。协同创新的力量在这里尽情释放,体制的障碍在这里得以合力破除。
  比如针对高校教师学生在科研成果转化中,涉及职务发明带来的国有资产界定和保值增值问题。各方创新体制,以先研院为平台重新制定了高校成果转化评估新机制,不仅解决了创新成果转化审批周期长的问题,还大大鼓励了高校教师从事科研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与其他研究院不同,科大先研院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同时还十分注重创新人才培养,并创新实施理论实践“双导师制”,聘请了一批工程博士企业导师,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通过参与先研院创新单元的技术研发,增强科技创新“实战经验”。
  “先研院是城市与大学合作发展的新模式、科技体制创新的产物、自主创新的重要战略平台。”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吴存荣认为,先研院的探索将为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积累经验。
  目前先研院除了吸引微软、英特尔、阿里巴巴等知名企业在此建联合实验室外,还推动了一批重大原始创新成果迈向产业化之路。
  “我们正在建设量子通信京沪干线运管中心、未来网运营管理与控制中心,下一步还要建设一个芯片研发的公共平台,这些都有可能引发技术和产业的重大变革。”陈晓剑认为,未来的产业竞争是技术之争、标准之争。只有更加注重原始创新成果的转化,才是真正的自主创新,才可能在未来技术、标准之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据悉,未来合肥市还将在先研院试点股权激励、建设一批重大产业技术共性平台,以不断提升的创新能力和不断涌现的创新企业,打造区域发展的“创新引擎”。
首页
产品
案例
电话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