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小城镇饮用水处理技术研究及设备开发”项目初见成效

2014-05-14 18:33:41 admin 238
来源:《科技日报》记者 李禾 / 时间:2009-3-3 11:23:30
  据浙大求是新闻网2009年3月3日讯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小城镇饮用水处理技术研究及设备开发”项目由教育部组织实施,安排国拨经费4983万元。近日,项目组织单位在北京召开项目工作会议,对课题研究进展和下一步工作计划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交流了课题工作经验,并就小城镇饮用水处理技术及设备开发战略进行了研讨。
  该项目针对我国小城镇饮用水水源污染严重、水处理技术水平有限、管理水平落后、饮用水安全缺乏保障等现状,从政策管理、技术控制、设备研制、政策标准、工程示范等内容入手,以经济,适用,管理方便,性能可靠为目标,结合小城镇对饮用水的需求、不同地域水质差异较大以及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点,重点研发受污染水源生态修复关键技术,关键处理工艺研究及设备开发,输送系统水质保障技术,苦咸水处理技术,处理药剂与材料,安全技术标准与应急处理工艺,并根据不同地域水质的特点,在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进行工程示范,解决威胁小城镇居民健康的高氟高砷等问题,构建小城镇饮用水安全保障科技支撑体系和人才支撑队伍,促进行业部门创新能力建设和技术进步,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项目实施以来已申请专利65项(其中授权8项,实用新型4项),制定规范1项,发表论文226篇(其中SCI、EI收录83篇),开发新产品16项、新材料2项、新工艺5项、新装置8项、建立试验基地9个,建成2个示范工程。
  研发的复合预氧化药剂已被应用于太湖流域的水污染控制工程,在2007年太湖蓝藻爆发期间,应用于沿湖各水厂的预氧化和除臭的处理。研发的高效除砷除氟絮凝剂将在河北和内蒙古等高砷氟地区水厂开展应用工程示范,研发的高效除藻磷絮凝剂将在重庆三峡库区高藻地区开展工程应用示范。以上的高效复合净水剂已实现了产业化,并通过技术转让获得直接经济效益500万元。
  项目研制的膜饮用水处理装置已用于支援四川灾区建设。在都江堰市的胥家镇建造了2套处理量分别为25m3/h和7.5m3/h的水处理系统。其中1套已安装调试好,开始生产饮用水。
  针对小城镇供水的实际需求,在安徽马鞍山当涂县采石矶附近的长江江心洲已建成一座示范水厂,水厂的设计水量为5000m3/d。水厂的工艺采用了目前*先进的膜技术,为镇居民提供了优质的饮用水,解决了长期以来江心洲的镇居民饮用水几乎没有任何处理、水质不符合国家的饮用水水质标准、严重影响镇居民健康的状况。
首页
产品
案例
电话
联系